在 2025 年奥林匹克日来临之际,乒乓球奥运冠军孙颖莎与国际奥委会合作推出创新举措,以 “动就一起” 为核心理念,打造沉浸式运动文化市集,重新定义大众参与体育的方式。这场于 6 月 23 日落地的活动,不仅延续了奥林匹克日 “全民运动” 的传统,更通过科技赋能和跨界创意,让运动突破专业壁垒,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。

一、创新体验:从专业赛场到全民游乐场
孙颖莎主导设计的四大体验区成为活动亮点:
- 运动实验室:专业乒乓球台搭载智能发球机,可模拟世界冠军级击球速度,游客既能体验职业选手的训练日常,又能在孙颖莎亲自示范下学习反手绝技。
- AR 科技互动:冰墩墩、雪容融等奥运吉祥物通过增强现实技术 “复活”,游客可与虚拟形象进行乒乓球对战,还能收集限量版 “莎莎版” 徽章。
- 冠军照相馆:1:1 复刻奥运领奖台,配备巨型乒乓球拍、纯金 “锅铲奖牌” 等趣味道具,孙颖莎现场教学标志性 “歪头杀” 拍照姿势,吸引年轻人打卡传播。
- 终极挑战赛:30 秒颠球马拉松、蒙眼击球等游戏将竞技性与趣味性结合,冠军可获孙颖莎签名球拍,亲子对抗赛更成为家庭互动的热门项目。
二、策划理念:让运动回归本真
不同于传统体育活动的严肃基调,孙颖莎将此次市集定位为 “奥林匹克文化派对”。从前期 “脑暴会” 的创意征集到现场灯光角度的细节调整,她全程深度参与,甚至为打卡区设计 “既动感又好看” 的拍摄效果。这种 “去专业化” 的设计,让小朋友第一次握拍的笨拙、大爷大妈尝试平衡木的笑声都成为活动的一部分,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:“想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快乐,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诠释。”
DB旗舰官网三、文化破圈:中英文混搭的生命力
孙颖莎在活动预告视频中用 “动就一起” 中文号召,叠加 “Let's Move” 英文口号,引发公众对体育偶像角色的讨论。这种 “散装英语” 并非刻意秀技,而是她自然的表达方式 —— 新加坡赛后用 “thank you everyone” 感谢外国球迷,赶时间时用 “hurry up” 催促队友,都是基于真实场景的情感传递。正如球迷评论:“她真正在‘说’的,是‘动起来’的生命力。” 这种不完美的真诚,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具亲和力,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参与。
四、战略呼应:奥林匹克主义 365 的落地实践
此次活动与国际奥委会 “奥林匹克主义 365” 战略深度契合。该战略旨在通过全年 365 天的社区体育项目,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,推动健康、包容的社会发展。孙颖莎的市集不仅提供运动体验,更通过中医义诊、科学健身指导等板块,将运动与健康管理结合,呼应了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倡导的 “每天 30 分钟运动” 倡议。奥组委盛赞她 “以冠军影响力激活大众参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热情”,并肯定其活动 “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诠释”。
从巴黎奥运会闭幕式代表亚洲运动员吹灭圣火,到跨界尝试壁球、羽毛球等新项目,孙颖莎始终以多元身份诠释体育精神。此次文化市集不仅是一次活动创新,更标志着她从 “赛场王者” 向 “全民运动倡导者” 的角色升级。正如她在动态中所说:“运动无关年龄、语言或专业,它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。”6 月 23 日,这场融合科技、趣味与人文关怀的运动盛宴,将成为奥林匹克日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